[1] 韩智勇, 翁文国, 张维. 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科学背景、目标与组织管理[J]. 中国科学基金, 2009(04): 215-220.[2] 范维澄.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科学基金, 2007(02): 71-76.[3] SIMON H.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M].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1960.[4] 王延章, 郭崇慧, 叶鑫. 管理决策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5] ENGLE, RF. Autoreger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with estimates of the variance of U.K.Inflation[J]. Econometrica, 1982(50): 923-945.[6] 胡东滨.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及其开发组件研究[D]:中南大学, 2008.[7] 胡伟, 徐福缘, 台德艺. 基于供需网的企业合作优化决策模型[J]. 系统工程, 2013(01): 85-91.[8] Cheng-Wu Chen,Chun-Pin Tseng. Default risk-based probabilistic decision model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J]. Natural Hazards,2010(2):659-671.[9] 郭凯红, 李文立. 基于证据推理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J]. 管理工程学报, 2012(02): 94-100.[10] 柳少军, 韩崇昭, 万百五. 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识别与描述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 1995(02): 56-65.[11] Chen R, Sharman R, Rao H R, et al. Data model development for fire related extreme events: An activity theory approach[J]. MIS Quarterly, 2013, 37(1): 125-147.[12] 陈雪龙, 董恩超, 王延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元模型[J]. 情报杂志, 2011(12): 22-26+17.[13] 邬文帅, 寇纲, 彭怡, et al. 面向突发事件的模糊多目标应急决策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06): 1298-1304.[14] 王延章. 模型管理的知识及其表示方法[J]. 系统工程学报, 2011(06): 850-856.[15] 李红明, 秦贵和, 郝勃. 模糊匹配中的匹配度计算方法[J]. 计算机工程, 2010(06): 184-185.[16] 于长锐, 罗艳, 徐福缘. 复杂决策问题的多元化模型体系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4,7 (2): 88-94.[17] 李潇潇. 中国军队高原病人群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及卫勤保障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 2012.[18] 刘盛利. 四川省地震堰塞湖及其形成条件[J].四川地震, 2010,1: 25-31.[19] 陈宁生, 黄蓉, 李欢, 谢万银. 汶川5·12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J]. 山地学报, 2009,27(1): 108-114.[20] 赵思健, 任爱珠, 熊利亚. 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研究综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15(2): 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