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学报 ›› 2025, Vol. 34 ›› Issue (3): 664-681.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3.005
马雪娇,于婷,孙晓华
MA Xuejiao, YU Ting, SUN Xiaohua
摘要: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生产要素错配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将能源要素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能源错配的估计模型,并基于相对扭曲系数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及地级市的能源错配程度,系统分析了能源错配的时空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对经济增长变动进行分解,深入探究不同地区差异化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估算了能源有效配置情况下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能源错配程度为1.501,属于中度的能源配置过剩;东部地区能源配置效果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能源错配问题最为突出;2005~2020年间,能源错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地区间能源错配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未表现出空间迁移特征;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要素驱动型,仅极少数地区实现了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典型城市的分解结果与省级层面基本一致;当能源要素实现有效配置时,全国的碳减排潜力可达13.85%~16.94%,其中能源错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而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潜力明显高于非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衰退型资源城市的碳减排潜力最大。研究结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错配与动力来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而且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