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8 上一期    下一期
    企业管理
    捆绑还是协同:创新联盟粘性对企业间合作绩效的影响——表达型与工具型关系契约的作用差异视角
    芮正云,罗瑾琏
    2019 (1):  1-9. 
    摘要 ( )   PDF(1035KB) ( )  
    现有研究对联盟网络粘性与合作绩效间的关系缺乏有力的阐释,本文从创新联盟网络视角,结合中国具体情境,引入关系契约与互惠规范的概念,构建了“联盟粘性—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以209家企业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与分层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联盟粘性对关系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任务绩效具有倒U型的影响;表达型关系契约与工具型关系契约在联盟粘性与任务绩效之间分别起到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两类关系契约的创新效应各异;互惠规范能够正向调节联盟粘性与表达型、工具型关系契约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现有创新联盟关系研究成果,丰富国内本土化的创新管理理论,同时对我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与“网络化合作”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基于“刺激-反应”原理的战略联盟知识空间适应性演化
    赵健宇,王铁男
    2019 (1):  10-21. 
    摘要 ( )   PDF(2170KB) ( )  
    为明确以环境变化为导向的战略联盟知识空间适应性演化机理,建立基于“刺激—反应”的多层结构原理模型,采用Agent仿真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知识空间演化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的刺激、原有知识结构以及规则集限定下联盟组织间的知识流动流量;演化过程中,知识空间内的知识基因具备主动追求更高适应性的需求,知识的复杂程度提高,知识的属性标识更加专业化也更具针对性;知识能力随演化的深入得到提升,但在无法获取异质性资源或遭遇瓶颈时提升速度趋于平缓;知识价值水平在演化初期有所下降,但随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知识空间的适应性演化过程不稳定性,演化存在渐进和突变两种路径,演化具有对称性破缺特征,且可以在无外力作用下自发演化至新的稳定态。
    相关文章
    合作关系情境下企业网络交互能力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丰超,庄贵军,张涛
    2019 (1):  22-30. 
    摘要 ( )   PDF(1028KB) ( )  
    为了更好地开展围绕企业网络交互能力的相关实证研究,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以制造商与其主要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为研究情境,结合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并检验了一个测量企业网络交互能力的量表。该量表是由交互导向、IT设备能力、IT人员能力和网络交互技术运用能力等4个维度组合而成的构成性量表。通过对512份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网络交互能力量表在信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判别效度和工具效度等方面均达到了测量要求。此外,考虑到企业网络交互能力的4个维度有可能单独发挥作用,并存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进行了4个事后检验,探讨了多种可能性。这为今后比较企业之间网络交互能力的差异,探讨企业网络交互能力的前因、后果以及形成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基于能力激励的委托代理机制设计
    马国旺,孟卫东
    2019 (1):  31-39. 
    摘要 ( )   PDF(1429KB) ( )  
    运用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构建了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能力激励对委托代理契约和博弈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实施能力激励可有效提高委托人期望收益,且对个人价值实现系数较高的代理人更加有效;② 委托人承担培训成本时代理人的能力水平提高更多,且委托人可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③ 信息成本与代理人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代理人风险规避系数越高信息成本越高。
    相关文章
    动态经济环境下CoPS合作双方违约机理及防范
    陈占夺
    2019 (1):  40-61. 
    摘要 ( )   PDF(1262KB) ( )  
    研究了经济环境动态性对复杂产品系统项目合作双方违约行为的影响机理及违约行为防范方法。创新性地使用案例研究和博弈研究两种方法,从经济环境动态性的视角,分经济上行、经济下行两种动态性的表现,通过多案例分析得到理论模型;再使用博弈分析深入揭示机理,更进一步,应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提出改进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① 复杂产品系统项目合作双方的违约行为主要归因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大时,违约一方的利益受到了重大影响,而当外部环境变化较小时不会发生违约行为;② 当经济处于上行期且变化较大时,集成商会采取违约行为;③ 当经济处于下行期且变化较大时,用户会采取违约行为;④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事前控制型合约,可以有效促进双方履约,达到双方整体收益最优。
    相关文章
    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装备制造业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谢琳娜,沈丽,陈宏权
    2019 (1):  52-61. 
    摘要 ( )   PDF(1036KB) ( )  
    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能否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哪些因素对此起到重要作用?以权变资源观整合资源观、动态能力理论和权变观点,就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出理论性地分析,并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0~2012年的数据,检验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创新对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的影响,并且在企业已吸收松弛低或行业动态性高的情况下,产品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这说明,企业制定产品创新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情况,盲目追求产品创新并不一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绩效,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适度地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研究结果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科学地制定产品创新战略,提供了建议。
    相关文章
    基于合作博弈的停车位分配模型
    林小围,周晶,卢珂,徐媛
    2019 (1):  62-66. 
    摘要 ( )   PDF(942KB) ( )  
    如果完全信息下有限车辆从不同起点到同一目的地附近竞争有限车位的停车博弈为非合作策略式博弈,那么,当一辆车能够比其他车更快到它想要的车位时,它将赢得该车位,竞争的结果为纳什均衡分配。但纳什均衡分配结果往往不是系统最优分配,故运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停车博弈问题,建立联盟停车成本的合理、公平的分配机制,从而可以形成车辆联盟降低系统停车成本,使得各车辆最终支出的停车成本不会超过非合作竞争时的成本。合作博弈理论为停车场管理实践引入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停车场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提供系统最优的车位分配方案和相应的成本分配方案,为停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非研发投入、知识积累与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
    侯建,宋洪峰,李丽
    2019 (1):  67-76. 
    摘要 ( )   PDF(1081KB) ( )  
    基于最新发展的SBM-DDF模型,测度2008~2014年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指数,并将制造业行业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纳入非研发投入驱动绿色创新增长机理框架,运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行业不同知识积累门槛下非研发投入对绿色创新的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且行业异质性显著;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绿色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变化没有较大增长,甚至呈现一定幅度下降趋势;总体上,制造业非研发对绿色创新增长起到了显著有利促进效应。随着知识积累水平加强,非研发创新路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非研发投入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制造业知识积累水平位于7.736和9.313“临界规模”时,最有利于非研发路径进行绿色创新。研究为探索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的动力来源、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关文章
    经济、生态空间均衡目标下的技术融合方向选择
    束慧,王文平,熊萍萍
    2019 (1):  77-85. 
    摘要 ( )   PDF(1712KB) ( )  
    探讨技术进步约束下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设计了以区域间产业技术的双向溢出融合为内涵的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以区域内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为条件,构建了项目层面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技术融合方式下的区域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结果表明,区域间不同类型的技术融合约束条件在有效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增长;技术融合对地区产业的排放-产出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且相比于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均衡型这两种技术融合方式,以产业的能耗特征为参考的技术融合在有效提升产业产出的同时,仍能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协调性。
    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
    基于“四维久期”利率风险免疫的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
    周颖,杨洁
    2019 (1):  86-97. 
    摘要 ( )   PDF(1144KB) ( )  
    利率风险管理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以银行月利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水平、斜率、曲率和峰度4个维度的零久期缺口为约束条件,构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将反映收益率曲线水平因子、斜率因子、曲率因子和峰度因子4个维度变化的Svensson模型参数引入经典的Nelson-Siege久期模型,建立“四维久期”模型,从4个维度更加准确地衡量利率风险。不但可以反映Nelson-Siege久期的水平因子、斜率因子和曲率因子,而且还反映了峰度因子。以“四维久期”的利率风险免疫条件为约束,以商业银行利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控制利率非移动风险的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确保在利率发生变化时、银行的净资产不受损失。
    相关文章
    基于Aalen可加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ST预测
    张茂军,刘庆华,朱宁
    2019 (1):  98-107. 
    摘要 ( )   PDF(1458KB) ( )  
    针对上市公司特别处理(简称ST)政策,基于公司连续2年净利润为负的特征,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建立Aalen可加模型来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采用中国各制造业公司自上市日起到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上市公司违约概率与财务预警指标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资产规模、营业利润率、运营资金/资产总金额、留存的收益/资产总金额四个指标均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强度,即这四个指标具有稳健性;除了总资产规模对其影响是常数外,其他3个指标对其影响均具有时变性;且总资产规模越大,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
    相关文章
    时间偏好不一致下的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与决策
    张勇,罗鹏飞,杨招军
    2019 (1):  108-122. 
    摘要 ( )   PDF(1059KB) ( )  
    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由于对发行机构缺少激励机制,致使进入资产池的资产具有很高的违约率,这一现象引发了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此,考虑投资者的收益依赖于资产池的质量合约设计模型。假设投资者时间偏好一致,而发行机构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和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构建了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地给出了合约的执行时刻、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表达式,并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对其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最优激励费用执行时刻、激励费用和平均激励成本与资产池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特性不影响合约的最优执行时刻,但增加了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与文献[2]中的结论类似,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也解释了资产池的“风险分散效应”和“信息成本效应”之间的效应权衡规律。
    相关文章
    公司金融
    杠杆融资交易与崩盘风险——来自融资融券交易的证据
    吕大永,吴文锋
    2019 (1):  116-122. 
    摘要 ( )   PDF(953KB) ( )  
    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为背景,研究杠杆融资交易及其波动对标的股价崩盘的影响。研究表明,杠杆融资交易显著加剧了标的股价的崩盘风险,更重要的是,杠杆融资交易的波动进一步加剧了标的股价的崩盘风险。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针对融资交易的监管政策不仅要考虑融资交易额的变化,还应该关注融资交易波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基于可转换债券的薪酬激励和资本结构
    唐小林,杨招军
    2019 (1):  123-133. 
    摘要 ( )   PDF(1164KB) ( )  
    假设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和普通股,揭示薪酬激励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资本结构和管理者的风险转移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最优杠杆与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呈正相关,与固定薪水呈倒U型关系;管理者的风险转移动机与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呈正相关,与固定薪水和可转换债券的转换率呈负相关。研究表明,薪酬激励显著地影响了公司资本结构,可转换债券能显著地减弱管理者的风险转移动机,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减弱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相关文章
    异质委托情境下国企过度自信高管激励合同设计
    王垒,刘新民,丁黎黎
    2019 (1):  134-140. 
    摘要 ( )   PDF(1083KB) ( )  
    考虑国企高管代理人表现出的过度精确和过高估计两种不同过度自信心理形式,分析了国企高管在异质委托情境下,不同过度自信形式对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纳什均衡合同中最优契约激励系数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包含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国企高管的三方博弈模型发现:在异质委托情境下,国企高管过度精确的自信行为提高了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经济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而对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社会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没有影响;国企高管过高估计的自信行为提高了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社会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而对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经济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没有影响。从国企高管代理人的努力类型来看,过度精确的自信行为降低了自身对经济任务的努力水平,而过高估计的自信行为提高了自身对社会任务的努力水平。在我国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该契约理论模型将委托代理参与人扩展到包含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国企高管三方参与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非理性国企高管对国企双重任务的行为差异,研究结论可对完善国企治理及高管薪酬机制提供新的参考。
    相关文章
    运营管理
    双渠道供应链质量信息披露策略
    邓力,赵瑞娟,郑建国,伍大清
    2019 (1):  141-164. 
    摘要 ( )   PDF(1793KB) ( )  
    研究了含有线上直销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披露模式和零售商披露模式对产品质量信息披露效果以及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建模讨论了消费者对供应链中两个渠道内产品关注度不同时产生的均衡需求,分析了质量信息披露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定价策略的影响。考察了生产成本、不同客户关注度以及渠道间竞争强度等因素对制造商、零售商披露策略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披露模式,得到双渠道供应链中最优信息披露模式选择决策。研究发现:当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时,选择零售商披露模式对制造商更加有利,反之则选择制造商披露模式更优;当渠道间产品差异足够大时,零售商比制造商的披露意愿更强烈,且零售商披露模式可以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客户对两个渠道关注度增加都会提升制造商信息披露的意愿,零售商面临增加的实体店关注度时更愿意披露信息,但面临增加的网店关注度时其披露意愿与渠道间产品差异相关。
    相关文章
    基于零售商社会偏好行为的供应链博弈
    张鹏,马俊,张杰
    2019 (1):  155-164. 
    摘要 ( )   PDF(1141KB) ( )  
    将社会偏好行为引入到供应链合同的研究中,在由一个具有社会偏好行为的零售商与社会偏好中性的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双方应用纳什议价机制确定最优批发价格与最优订货量。研究发现,不论是博弈双方具有同等议价能力还是不等议价能力,当满足特定条件时,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博弈均存在纳什议价均衡解,而且最优均衡订货量与零售商的社会偏好行为无关,最优均衡批发价格是零售商涉他偏好参数的增函数。同时,还将合作协商机制与非合作博弈下的均衡订货量和批发价格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供应链成员的渠道利润比率。最后,通过算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关文章
    策略型消费者对双渠道供应链系统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
    李锋,魏莹
    2019 (1):  165-173. 
    摘要 ( )   PDF(1477KB) ( )  
    以一个零售商和一个制造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制造商在渠道冲突和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双重挑战下的最优定价问题。通过引入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再现了以策略型行为为代表的12类消费者的复杂决策行为,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对多智能体模型进行仿真,结果数据表明:在市场中策略型消费者的整体影响力较弱时,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渠道竞争;而当策略型消费者的整体影响力较强时,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问题转变为消费者的策略性行为引发的利润流失。然而,制造商可以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实现双渠道协调,并削弱策略型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实现双赢。
    相关文章
    知名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联合消费者返利促销
    罗美零,李刚,梁冬寒
    2019 (1):  174-184. 
    摘要 ( )   PDF(1419KB) ( )  
    在由知名品牌制造商和拥有自有品牌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零售商同时出售知名品牌和自有品牌产品。考虑制造商为知名品牌实施消费者返利促销,分别研究了在制造商领导和零售商领导的供应链结构中,零售商为知名品牌提供和不提供消费者返利两种情形下的均衡策略,并进一步讨论了零售商为知名品牌提供返利的参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领导的供应链中,零售商实施知名品牌返利促销的机率更大,且返利使博弈双方受益。
    相关文章
    带有遗憾值约束的4PL网络设计鲁棒优化模型与仿真
    李佳,刘艳秋,张颖,岳笑含
    2019 (1):  185-191. 
    摘要 ( )   PDF(1053KB) ( )  
    相关文章
    基于交叉销售供应链的两部定价契约决策
    李晓静,艾兴政,马建华,汪敢甫
    2019 (1):  192-200. 
    摘要 ( )   PDF(1072KB) ( )  
    建立两个竞争性的制造商与两个竞争性零售商组成的市场,其中,每个零售商同时向两个制造商订货,每个制造商也同时向两个零售商销售产品。通过比较均采用批发价契约与采用两部定价契约的对称模型,以及一个采用批发价契约,一个采用两部定价契约的混合模型,从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实现帕累托改进和消费者的角度识别了两部定价契约选择的条件、博弈均衡特征与局限性。同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两部定价契约的设置与竞争供应链契约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关文章
    允许部分跨级存储的多级供应链库存配置与选址决策模型
    郝书池,王国庆
    2019 (1):  201-208. 
    摘要 ( )   PDF(940KB) ( )  
    考虑单一产品、单周期、一个供应商、多配送中心、多需求点,供应商和需求点的位置已知情形;假定配送中心级和需求级都采取分散模式存储安全库存,允许安全库存部分跨级存储情况发生;假定配送中心建设容量可变,并与系统安全库存的配置模式相关。构建多级供应链库存配置与选址决策模型,并通过算例实验探讨最优部分跨级存储比例系数 和 ,发现部分跨级存储要优于其它存储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