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28 上一期   
    决策科学与运营管理
    技术创新模式与广告投资策略的交互模型
    杜华峰, 杨明, 官振中
    2025 (4):  907-927.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1
    摘要 ( )   PDF(25518KB) ( )  
    技术创新研发旨在提升产品质量,而广告投资则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信号,两者分别属于企业的内外行为且存在密切关联。协调这两类行为的关系,是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以创新-营销双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突破式/渐进式)与广告投资策略(不投资/投资)双维度视角,兼顾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构建并求解了4种不同情形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了内部研发(技术创新模式)与外部营销(广告投资策略)之间的交互机制及其最优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了创新研发情景下的宏观社会福利与微观停止营业等问题,系统加深了对福利经济学和厂商行为理论的理解。研究表明:两种技术创新模式与广告投资均可能形成条件互补关系,这一关系是影响企业联合决策行为的先决条件;特别地,当创新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呈现显著优势时,突破式创新与广告投资具有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宏观社会福利不仅取决于产品相对创新程度、消费者策略程度和单位生产成本,还受创新-营销决策组合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第一销售期内的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完全补偿包括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及广告投资成本(若存在)在内的同期总成本。此时,为进一步缩小亏损,盲目停止营业并非理性选择,继续生产反而可能成为企业的最优决策。研发成本对最优创新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对研发效率及广告投资策略的联合效应上。
    相关文章
    考虑再制造能力和客户感知价值的服务型制造定价决策
    鲁泽禹, 蒋忠中, 郑添心
    2025 (4):  928-94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2
    摘要 ( )   PDF(2662KB) ( )  
    再制造是服务型制造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制造业水平,还能为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然而,受再制造能力、客户感知价值差异、产品生产成本以及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同台竞争的交互影响,服务型制造商在动态情形下如何制定最优的价格有待深入研究。为此,针对服务型制造商在两周期内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动态定价问题,构建了服务型制造商与客户间的博弈模型,重点探讨客户对再制造产品的感知价值差异及产品再制造能力对两者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新产品生产成本较低或适中时,两周期新产品价格相同;当新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时,服务型制造商将在第一周期降低新产品价格以促进销量,从而增加第二周期可再制造的数量。随着新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服务型制造商会从不再制造逐渐转为部分再制造,最终实现全部再制造,且再制造能有效降低利润损失率。此外,服务型制造商受益于再制造能力和感知价值因子的共同提升。研究成果可为服务型制造商制定考虑产品再制造的定价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考虑消费者追溯意识的平台自有品牌策略
    杨玉凤, 黄河
    2025 (4):  941-954.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3
    摘要 ( )   PDF(5506KB) ( )  
    针对制造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背景,考虑消费者的追溯意识,构建了平台在代销和转销两种模式下是否引入自有品牌以及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提升消费者质量感知的博弈模型。研究了自有品牌定位可内生决策时平台的最优引入策略,并分析了引入自有品牌对制造商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当消费者追溯意识较低时,平台总会引入自有品牌;若区块链采用成本也较低,平台会在引入自有品牌时采用区块链,且区块链的应用会扩大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之间的差异。其次,与直觉相悖,在转销模式下平台引入自有品牌的可能性未必高于代销模式,原因在于转销模式下可能出现平台虽投入自有品牌研发却最终放弃引入的情形。同时,自有品牌的引入始终损害制造商利益,但相较于代销模式,转销模式下制造商对平台在引入自有品牌时采用区块链的抵制更强烈。最后,数值分析表明,引入自有品牌能提升消费者剩余,但采用区块链未必能产生类似的提升效果。
    相关文章
    在线评论对体验型产品质量与供应链运营决策的影响
    程铭, 沈滨, 张汀
    2025 (4):  955-966.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4
    摘要 ( )   PDF(2180KB) (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评论已成为新零售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物前的重要参考信息。基于贝叶斯信息更新理论,刻画了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构建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模型,探究其对体验型产品质量水平及供应链运营决策的作用。研究表明:当制造商无法快速调节产品质量(质量外生)时,在线评论可以缓解质量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退货率。若在线评论信息准确度高于阈值,则能提高制造商、零售商利润及消费者福利;否则,将损害供应链各方效益。当制造商能够灵活调整产品质量(质量内生)时,在线评论不仅能激励制造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还可实现供应链与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
    相关文章
    考虑供应商竞争的消费信贷服务引入策略
    要雅姝, 陈筱桐, 段永瑞, 霍佳震
    2025 (4):  967-979.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5
    摘要 ( )   PDF(2447KB) ( )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消费信贷服务。支持该服务的供应商可以通过超前消费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但需承担还款逾期的坏账风险。基于一个电商平台与两个垂直质量差异的竞争供应商组成的市场,研究电商平台与供应商的消费信贷服务推出及引入策略。研究发现:当坏账风险较低且消费信贷带来的附加效用较高时,平台会选择推出该服务。尽管供应商引入消费信贷服务可提高产品定价并扩大需求,但其利润未必随之增加。具体而言:高质量供应商从不单独引入消费信贷服务;若消费信贷服务附加效用适中,仅低质量供应商引入;若消费信贷服务附加效用显著,两个供应商均会引入。质量竞争强度的增加一定会提升高质量供应商引入消费信贷的意愿;然而,对于低质量供应商,其引入意愿可能反而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若两供应商采取相同的消费信贷引入策略,质量竞争强度的增加始终对平台不利;若两供应商采取不同的消费信贷引入策略,平台反而可能从更加激烈的质量竞争中受益。
    相关文章
    非对称信息下零售商主导供应链的碳减排合同激励与协调
    熊波, 黄晨星, 朱小武, 张鹏
    2025 (4):  980-993.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6
    摘要 ( )   PDF(9038KB) ( )  
    针对制造商减排效率信息非对称情境,结合碳配额交易机制与消费者低碳偏好,构建了单个主导零售商和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分别建立了集中决策、对称信息分散决策和非对称信息分散决策3种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设计促使制造商披露真实减排效率,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绩效的协同优化。研究表明:在对称信息下,两部制合同可确保系统绩效最优;而在信息不对称时,菜单合同能实现信息共享。对于高减排效率制造商,该合同下可协调供应链,但零售商需支付信息租。对于低减排效率制造商,系统效率损失程度取决于零售商对其减排效率的预估准确性。此外,信息租随碳价与消费者低偏好的变化可能增减。数值分析进一步指出,提高碳价管制强度、引导低碳消费及提供减排技术支持等措施有助于达成减排目标
    相关文章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
    “货箱到人”系统单工作台任务调度问题的混合遗传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
    余玉刚, 刘伟廷, 罗云琪
    2025 (4):  994-101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7
    摘要 ( )   PDF(8007KB) ( )  
    针对“货箱到人”仓储系统单工作台任务调度问题,特别是在多路径混合下的实际调度场景,研究探讨了特殊的多行程混合回程的车辆路径问题。首先,考虑开闭混合的路径模式,构建了旨在最小化机器人去/回程混合任务最大完成时间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其次,基于模型中机器人执行出/入库任务的取放特征,提出混合遗传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种群管理机制改进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以避免其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同时平衡邻域搜索收敛速度与种群收敛性。最后,通过不同规模仿真算例的模拟与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不同基线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性、稳定性及收敛速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研究成果可为“货箱到人”仓储系统中机器人单工作台任务调度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基于分布鲁棒优化的工业图像异常识别方法
    徐素秀, 王洋迪, 高原, 郭思尼
    2025 (4):  1011-1027.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8
    摘要 ( )   PDF(9384KB) ( )  
    表面异常可能会导致工业产品在外观、质量及性能等方面出现缺陷,降低生产效率及增加安全风险,给生产企业带来经济与信誉损失。因此,工业产品表面异常的识别与检测至关重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s)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方法迅速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表面异常检测中。然而,由于表面异常数量稀少、类型多样且标注成本高昂,DNNs的识别准确率常受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用标签平滑(label smoothing,LS)的分布鲁棒优化生成式(DRO-G)模型。该模型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中拓展LS的正则化效应,证明了该正则化项可用于生成新图像;第2阶段利用生成的图像训练DNNs进行异常识别。进一步地,构建标签平滑-随机梯度(LS-SG)算法对模型近似求解:该算法第1阶段通过梯度上升法将LS的正则化效应添加到现有图像并生成新样本;第2阶段则通过梯度下降法训练DNNs以识别异常图像。以MVTecAD数据集(涵盖grid、carpet、wood和screw 4种产品)上的多种表面异常数据进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LS-SG算法能够有效扩大产品表面异常图像数据集的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DNNs对特定产品异常的识别准确率,同时展现出一定的抗噪能力。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也为工业图像异常识别与检测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运包一体化模式下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优化
    罗浩, 和剑波, 孔祥天瑞
    2025 (4):  1028-1045.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09
    摘要 ( )   PDF(6768KB) ( )  
    在运包一体化模式下,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缺乏多周期视角的包装器具调度机制;二是单周期内重箱与空箱的配送模式及车辆调度效率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共享租赁循环包装运包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两阶段的优化框架:第1阶段构建循环包装器具多周期供需平衡调度模型,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生成重箱与空箱调度方案;第2阶段依托循环包装器具供应商运作的双循环集配越库作业模式,建立带越库作业的零部件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头脑风暴算法求解车辆调度方案。实践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实现重箱与空箱的高效协同调度,并合理规划零部件的配送路径,为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参考。
    相关文章
    基于Langrange分解的反应性资源受限项目调度建模与优化
    魏亚锋, 张梦茹, 苏志雄, 魏汉英
    2025 (4):  1046-106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0
    摘要 ( )   PDF(2463KB) ( )  
    针对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RCPSP),研究工序工期不确定的反应性调度方法,重点研究项目基线计划中断时,如何快速生成新的最优计划。由于新计划将不可避免地偏离基线计划并对项目造成一定影响和损失,因此,以最小化影响与损失为调度目标。首先,通过引入资源流表示资源约束,构建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LP);其次,针对该问题的NP-hard属性,结合Langrange松弛、对偶分解和Benders分解法,并运用次梯度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以降低求解难度,设计出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和精确度求解该问题的迭代算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测试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求解中型甚至较大型规模问题案例,并获得更精确的解。
    相关文章
    大数据与信息管理
    在线群体观点的控制方法——基于弹性指数监测突变的视角
    王智超, 胡斌
    2025 (4):  1061-1077.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1
    摘要 ( )   PDF(20361KB) ( )  
    在线群体观点演化中的突然分岔与反转等现象频发,已成为政府与企业共同关注的治理难题。在线群体观点演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传统的观点动力学、系统建模及控制方法难以解释其突变的内在机制并实现有效调控。为此,提出一种创新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提取在线论坛中的群体观点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群体观点处于突变临界区的尖点突变模型;建立群体观点的弹性指数模型,用于测量群体观点受外界冲击时产生的内部压力积累,并以此监测群体观点突变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出融合Q学习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控制弹性指数来维持群体观点稳定性。以“美团配送吧”的实证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群体观点控制的关键规律。本文在复杂系统非线性行为控制方面实现了方法论创新,融合了突变理论、弹性概念与智能算法,形成多维度突破。为在线群体观点突变的控制提供了关键控制因素识别方法,同时为社会组织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技术管理与创新管理
    跨国制造链协同低碳技术采纳决策
    赖新峰, 陈馨怡, 陈志祥
    2025 (4):  1078-1088.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2
    摘要 ( )   PDF(2579KB) ( )  
    近年来,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亟须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协调。跨国企业可通过采纳低碳技术降低生产碳排放,而采纳低碳技术的最优时机问题又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碳税政策下的离岸外包跨国生产网络,构建了一个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两个合同制造商(CM)组成的跨国制造链模型,运用最优停止等待和博弈理论,分析了协同决策与Stackelberg决策下企业采纳低碳技术的临界产量与最优产量,探讨了低碳技术的最优采纳时机。为减轻碳税和汇率上涨过快的压力,设计了成本分担契约,该契约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成本,推动供应链实现最优状态。研究发现:协同决策情形下,企业最优停止的临界产量受碳税和市场波动率影响。政府提高碳税税率能降低企业投资低碳技术的临界产量,从而加快低碳技术的采纳;市场稳定有助于促进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在Stackelberg决策中,企业最优产量受汇率、碳税、碳排放量及低碳技术碳减排率共同影响,碳税、汇率和碳减排率的提高均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采纳低碳技术。研究表明,政府在推动企业通过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与金融工程

    碳税-碳交易协同下企业间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

    陈庭强, 侯月娟, 王磊, 余乐安
    2025 (4):  1089-1111.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3
    摘要 ( )   PDF(18512KB) ( )  
    基于碳价波动与市场恐慌情绪的交叉视角,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碳税-碳交易协同策略下的企业碳交易网络风险传染模型。通过该模型,理论分析碳价与市场恐慌程度对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仿真模拟探讨了碳价、市场恐慌程度及羊群效应对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的扰动效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 在履约期变动且企业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情况下,企业破产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规模最大;同一情景下,资产规模异质性显著影响企业破产数量。② 提升碳风险意识和消费者绿色偏好,降低资产抛售数量和噪音,并配合适度的媒体负面信息披露程度、信息传播程度及政策风险控制,可有效抑制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③ 当碳税税率与碳税-碳交易协同策略最优碳价达到同一水平时,协同策略的减排效果最佳,且碳价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影响最小。④ 市场恐慌情绪会强化碳价对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的扰动作用,而碳价则能抑制市场恐慌情绪对企业间碳交易对手风险传染的扰动效应。
    相关文章
    房地产市场风险因素的内在关联性与风险形成机制——基于网络视角
    陈梦凯, 王晨, 王先柱
    2025 (4):  1112-1126.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4
    摘要 ( )   PDF(9911KB) ( )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对维护国民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厘清房地产风险因素的内在关联性,并揭示风险的形成机制。提出一种融合节点度与约束系数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以克服传统网络分析法中关键因素区分度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利用TOP1网络筛选因素间的关键作用路径,揭示风险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不同城市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力和开发资金到位情况是全国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核心影响因素,但存在城市异质性:一线城市风险显著受土地价格驱动,而二线城市中城镇化水平的作用更为突出。具体而言,一线城市的关键作用路径呈现“链状”特征(土地价格→消费者购买力→经济发展水平→土地供给量),而其他城市则以消费者购买力为核心呈现“星状”特征(多因素直接关联核心)。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与公司金融
    从品牌资产到品牌力:数字时代的品牌管理创新
    王良燕, 张天伦
    2025 (4):  1127-1136.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5
    摘要 ( )   PDF(4777KB) ( )  
    本文分析了品牌力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品牌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品牌力不仅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品牌力是品牌资产在市场中的表现与映射,因此,科学合理地把握品牌资产的内涵、结构维度、测量方法及评估模型,对深入理解品牌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品牌资产与品牌力的相关文献,提炼了品牌力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学者及市场机构提出的品牌力评估模型,进而提出在数字时代品牌力测量与管理的新框架,旨在为企业优化数字环境下的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品牌调侃的类型及对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
    谢佩洪, 李单萌, 郑明珠, 乔添琦
    2025 (4):  1137-1154.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6
    摘要 ( )   PDF(2388KB) ( )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品牌间的互动方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化。近几年,品牌开始通过社交媒体采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进行互动,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轮番调侃的形式,具体表现为互黑、互撩、互捧等行为,这种互动形式被定义为“品牌调侃”。品牌调侃不仅吸引了消费者关注,还能有效提升品牌传播效果。然而,目前有关品牌调侃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其品牌传播效果影响机制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以丰富品牌调侃的研究内容。本研究聚焦于品牌调侃典型事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品牌调侃对品牌传播效果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品牌调侃对品牌传播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和品牌体验均在品牌调侃与品牌传播效果中起中介作用;品牌知名度在品牌调侃与品牌传播效果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诠释了品牌调侃对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机制,还拓展了对品牌调侃类型的研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品牌调侃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融券卖空真的会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吗?——基于融资融券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徐经长, 冷冰洁, 王朝晖, 张雪
    2025 (4):  1155-1171.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7
    摘要 ( )   PDF(1476KB) ( )  
    基于融资融券的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融券卖空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券卖空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融券卖空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双元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衰退期企业无显著影响;股票流动性和股票波动性在融券卖空的创新激励作用过程中产生负向调节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融券卖空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虹吸效应提高市场定价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定价效率与分析师关注是融券卖空促进探索式创新的主要路径;而分析师关注是融券卖空促进利用式创新的关键渠道。
    相关文章
    企业环境绩效信息能否引起机构投资者关注?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高雅, 郝睿盈, 熊熊
    2025 (4):  1172-1192.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4.018
    摘要 ( )   PDF(2332KB) ( )  
    随着ESG理念的快速推广和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推进,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及其带来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彭博数据库中2009~2022年1 172家A股上市公司ESG总体及各维度评分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对机构持股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具有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在基于双重差分检验、替换自变量、使用工具变量、Heckman两步法、更改滞后期以及使用分位数回归等检验中均保持稳健,且在国有企业、具备环境控制系统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对机构持股比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对短期机构持股行为的促进,对长期机构投资者没有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内在原因在于,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促进了股票的短期股价上涨,但对企业长期价值指标无显著改善作用。这表明,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虽对机构整体持股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源于短期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投机交易,未能有效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指标或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因此,企业绿色行为亟需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强引导,以实现ESG信息披露与企业长期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