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8 上一期    下一期
    决策科学与运营管理
    品牌危机预期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动态质量与营销决策
    王威昊, 胡劲松
    2022 (3):  413-427.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1
    摘要 ( )   PDF(2487KB) ( )  
    针对一个由制造商、线上零售商和线下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对品牌危机预期下的动态质量和营销决策进行研究。为此,构建了随机危机冲击下的动态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利用贝尔曼动态规划原理分别求解了供应链成员危机前后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发现:与没有危机时的情形相比,危机前后制造商的质量投入和线上零售商的广告投入均低于没有危机时的情形,而危机前后线下零售商的促销决策与没有危机时的情形相同;如果危机的长期影响大于其所产生的短期影响,那么,在危机发生后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应该降低其投入水平,反之,双方在决定危机后的投入水平时还应考虑危机发生率的大小;制造商的成本分担决策不仅能够增加线上零售商的广告投入,还能促使自身增加质量投入,最终实现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进。研究利用随机到达过程刻画了危机的发生,并放松了商誉在计划期内总是连续的假设。在此基础上,针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品牌危机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章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动态仿真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宋金波, 史庆斌, 高景鑫
    2022 (3):  428-439.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2
    摘要 ( )   PDF(7531KB) ( )  
    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合理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基础设施的多系统复合特征,结合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效益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设计出资金投入总额有限下的4种基础设施投资情景,模拟了北京市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在模拟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参考方案。结果表明: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整体处于上升状态,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变为极度耦合协调;均衡兼顾型和现状延续型情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在2018~2027年和2028~2030年两个时段内表现最优,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将此两种情景下的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作为相应时段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参考方案。
    相关文章
    大数据与信息管理
    数字建造情境下重大工程交易行为监管的协同演化仿真
    吕乐琳, 王卓甫
    2022 (3):  440-452.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3
    摘要 ( )   PDF(11535KB) ( )  
    数字建造平台的构建,提高了重大工程交易信息的共享程度,即降低了工程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因而成为重大工程交易行为监管的有力工具。为探讨在数字建造情境下重大工程交易行为监管系统中主体的策略形成及行为演化过程,结合演化博弈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数字建造情境下重大工程交易行为监管的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了此情境下不同外部变量对工程发包方、工程监理方和工程承包方策略变化的影响,以及数字建造平台的等级对演化博弈策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惩罚力度、监管成本和违规收益期望值对参与主体的交易行为有较大影响,以及随着数字建造平台等级的提升能有效地遏制工程监理方和工程承包方的违规行为。由这一结果,围绕数字建造平台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博弈主体行为提出了相关建议,以高效实现重大工程建设目标。
    相关文章
    金融科技与金融工程
    生产网络与行业收益率:基于时变网络依赖参数的空间因子模型
    石泽龙, 傅强, 李山
    2022 (3):  453-466.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4
    摘要 ( )   PDF(8018KB) ( )  
    行业间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形成了复杂且紧密关联的生产网络,对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因子模型忽视了网络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易产生模型误设及混淆系统性风险来源的问题。因此,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构造时变的生产网络,将其嵌入到传统因子模型中,构建了基于生产网络的时变网络依赖参数的空间因子模型,进一步将行业收益率对因子的总风险暴露分解为直接风险暴露和间接风险暴露,研究了生产网络与系统性风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国行业收益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传统因子模型,采用空间因子模型更符合中国行业收益率与资产定价的实际;与发达国家相比,近2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据投入产出所形成的生产网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中假设空间依赖参数为时变参数更符合中国经济现实且实证业绩更佳;通过对因子风险暴露的分解,发现生产网络溢出效应能放大行业收益率对因子的风险暴露。
    相关文章
    基于永续债置换及权益再融资的财务困境纾解方法
    谭春萍, 秦学志, 尚勤, 王麟, 林先伟
    2022 (3):  467-475.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5
    摘要 ( )   PDF(2550KB) ( )  
    针对由流动性不足至清算价值为零所对应的财务困境情境,运用流动性指标与资产存量指标来设定财务困境阈值及破产阈值,综合采用永续债置换及权益再融资的施救策略,构建了该策略下的企业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综合施救策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综合采用永续债置换及权益再融资的施救策略有助于企业财务困境的有效纾解,主要依据为:通过债券到期期限的延长,可降低企业的当期还本付息压力,而永续债置换后企业短期流动性压力又得以进一步缓解;在企业资产价值处于一定范围的情境下,综合施救策略能够在确保企业债务价值不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权益价值的增加。
    相关文章
    融合机器学习算法的期权定价
    周仁才
    2022 (3):  476-485.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6
    摘要 ( )   PDF(1225KB) ( )  
    设计了融合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的算法,利用非参数模型拟合参数模型,将其作为先验分布,然后采用贝叶斯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并在训练中实现分布的动态调整。该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有助于避免模型参数过度波动,提升模型泛化能力。针对期权定价,在BS、Heston等参数模型及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融合模型BS_BR和HS_BR,并利用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融合模型可以较好地发挥两类模型的优势,无论是在样本内拟合效率,还是样本外预测能力方面都具有更好的表现。
    相关文章
    技术与创新管理
    互联网应用、信息连通与制造业企业创新
    吴沁沁
    2022 (3):  486-499.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7
    摘要 ( )   PDF(1022KB) ( )  
    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知识信息化、数字化新特征,构建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模型,分析信息连通的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影响,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回归方法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使用互联网对于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连通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互联网的信息连通中介效应对消费品制造企业显著,而对工业品制造业企业不显著;与用户信息连通的中介效应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信息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为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数字化战略、获得“连接红利”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企业研发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区域创新产出——对外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王晓红, 李娜, 张奔
    2022 (3):  500-508.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8
    摘要 ( )   PDF(978KB) ( )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人力资本错配与人力资本贡献率:系统测度与实证关联
    王亚飞, 柏颖, 廖甍
    2022 (3):  509-521.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09
    摘要 ( )   PDF(1201KB) ( )  
    研究将人力资本错配纳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简称人力资本贡献率)分析框架,对2005~2018年中国除西藏及港澳台之外的30个样本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和人力资本贡献率进行系统测度及演进态势分析,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影响及效应,进一步讨论了产业集聚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整体人力资本错配趋于缓解,但演进态势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为趋于改善、反复波动、不断恶化的事实特征;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区分配置不足和过度两种错配类型后,这一效应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配置过度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均不同程度地矫正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效应,而制造业集聚会强化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在学理上丰富和完善要素配置与经济增长理论,所揭示的相关问题及影响机制对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供了丰富的政策蕴含。
    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区域高校知识转移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马永红, 李保祥
    2022 (3):  522-533.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0
    摘要 ( )   PDF(998KB) ( )  
    讨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区域高校知识转移对其路径的作用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选取邮电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高校知识转移与数字经济形成正向的交互驱动效应。在高校知识转移的作用下,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U”型影响。由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出负向的空间溢出特点。区域与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区位与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以及注册类型下的数字经济对于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高技术企业优化校企合作技术转移策略,探索有效的高技术企业创新驱动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政府部门积极谋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关文章
    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及其组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
    马文聪, 翁银娇, 陈修德, 苏涛
    2022 (3):  534-544.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1
    摘要 ( )   PDF(971KB) ( )  
    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通过研究设计剔除混杂因素,从融资约束视角探讨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及其组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显示,剔除混杂因素与不剔除混杂因素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混杂因素的存在会导致研究结果有偏。剔除混杂因素后发现:当企业没有面临融资约束时,研发补贴或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研发补贴或税收优惠的创新促进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但是当两种政策组合使用时,无论企业是否面临融资约束,政策组合均能显著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因此,政策组合相比单项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更显著、稳定。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中国相关政策组合的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对技术生态位的影响
    苏屹, 付宁宁
    2022 (3):  545-554.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2
    摘要 ( )   PDF(4380KB) ( )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演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结构洞与技术生态位“态”的关系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智能制造企业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智能制造企业相关领域,促进其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发展阶段,提高网络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避免由于过于分散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成熟阶段,剔除冗余联系,获取有效的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进一步保证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
    卡车-无人机联合取送货模式下物流优化
    孟姗姗, 郭秀萍
    2022 (3):  555-566.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3
    摘要 ( )   PDF(1723KB) ( )  
    为有效协调正逆向物流,利用无人机成本低、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少的特点,在无人机电池能耗随载重变化、同时取送货情形下,提出卡车-无人机联合取送货模式,构建两阶段求解方法。第1阶段,提出“最大重量判断法”构造初始可行解,为货物指派拾取或配送车辆并确定需要卡车数量;第2阶段,采用基于节点特征的改进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卡车-无人机路径,最小化总成本。两阶段均采用Python编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卡车-无人机联合取送货模式较其他模式可有效减少物流成本。“最大重量判断法”可显著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效果。
    相关文章
    基于区块链的微网群碳权交易优化决策模型
    胡伟, 裴莹
    2022 (3):  567-576.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4
    摘要 ( )   PDF(1135KB) ( )  
    针对微网群碳权分配机制不合理、碳权交易效率低以及节点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微网群碳权交易优化决策模型。结合区块链的信息透明、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的特性,建立微网群碳权交易架构。采用微网群违约惩罚机制,对微电网节点的信誉值进行定量计算,实现信誉值与微电网节点交易优先级的深度融合。利用改进的PBFT共识机制,将联盟链内节点进行等级划分,达到约束节点共识权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违约惩罚机制的碳权交易流程和算法,实现微网群内部多对多交易的自动执行,保障了碳权交易的高效性。根据微电网节点碳排放量阈值,将微电网节点分类,完成微网群碳权分配方案的针对性设计。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依据用户总效用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碳权交易优化决策模型,使微网群用户参与碳权交易市场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保障了微电网节点用户的经济利益。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保障微网群碳权分配的合理性,在提高碳权交易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微电网节点用户的效用收益,进一步提高了微电网节点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公司金融
    国有股权、政府隐性担保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
    陈其安, 王雯, 周红军, 黄译乐
    2022 (3):  577-588.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5
    摘要 ( )   PDF(982KB) ( )  
    首先构建数学模型对国有企业国有股权通过政府隐性担保影响银行贷款的理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国有股权经由政府隐性担保对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隐性担保将对银行贷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国有股权与政府隐性担保和银行贷款之间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隐性担保将在国有股权与银行贷款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相比于地方国企,政府隐性担保在中央国企国有股权对银行贷款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研究结果阐明了国有股权与政府隐性担保在国有企业银行贷款中的作用,为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规范政府隐性担保行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证证据。
    相关文章
    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契约稳定性与审计费用
    张子健, 沈玉净
    2022 (3):  589-603.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6
    摘要 ( )   PDF(1051KB) ( )  
    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变迁中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契约的影响,拓展了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性内控审计伴随着更低的审计师更换现象,但自愿性内控审计能显著降低审计师更换的概率仅适应于非国际四大的审计客户或重要性水平高的客户,即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有可能为了保留重要客户而主动迎合上市公司的自愿性内控审计需求。然而,进入强制性内控审计阶段后,曾经的自愿性内控审计对审计契约的稳定效应不再显著。虽然上市公司自愿性内控审计没有显著提高其当期整体审计费用,但自愿阶段实施了内控审计的上市公司,其前期积累的工作经验能显著降低其强制性内控审计阶段的审计负担,即曾经的自愿性内控审计中积累的审计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习效应,且这种学习效用在非国际四大的审计客户中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
    组织间多市场接触的阴暗面——多市场接触、竞争压力感知与企业集体败德行为研究
    邓新明, 舒梅
    2022 (3):  604-618.  doi: 10.3969/j.issn.1005-2542.2022.03.017
    摘要 ( )   PDF(1049KB) ( )  
    通过探讨多市场接触、竞争压力感知与企业集体败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将多市场接触的研究视角扩展到了竞争主体第三方(如消费者和客户),揭露了多市场竞争中的“阴暗面”。研究结果表明:多市场接触正向影响企业的竞争压力感知,竞争压力感知在多市场接触与企业集体败德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说明企业会通过从事集体败德行为来缓解多市场接触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制度环境削弱了竞争压力感知与集体败德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完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从事集体败德行为的倾向具有约束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多市场接触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政府部门对企业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提供了实证借鉴和理论支持,也为企业决策者在多市场接触环境下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