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3-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公司金融
    风险投资机构内部融资模式对风险投资家股权投资策略的影响
    薛力,郭菊娥
    2018 (2):  201-207. 
    摘要 ( )   PDF(396KB) ( )  
    通过构建包含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三方的委托代理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内部融资模式对风险投资家股权投资策略的影响效应。发现债权融资模式可以遏制风险企业家的冒险投资行为但是对风险企业家股权激励较低;股权融资模式下风险投资家存在冒险投资的可能性同时会对风险企业家的提供比债权模式更高的股权激励;有限合伙人制度下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要求可以有效遏制风险投资家的冒险投资行为,与股权融资模式相比,风险投资家在更高的股权激励下才会参与投资并且会在付出更多的努力的同时向风险企业家提供更高的股权激励从而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相关文章
    财务冗余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全行为实证数据
    刘端,王雅帆,陈收
    2018 (2):  208-218. 
    摘要 ( )   PDF(608KB) ( )  
    财务冗余作为企业竞争战略行为的“推动者”,在强化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和市场进入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务冗余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中产生的作用,及其在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差异。并进一步细分财务冗余资源,发掘资源具体组成部分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所产生的作用及其在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冗余资源,无论是可利用冗余或是潜在冗余都会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产生影响,企业拥有较多财务冗余,更倾向于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但是,可利用冗余、潜在冗余的细分资源对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异。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中,财务冗余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
    变权空间权重构建及空间效应分析
    莫国莉,张卫国,刘勇军
    2018 (2):  219-229. 
    摘要 ( )   PDF(784KB) ( )  
    为克服传统的空间权重不能随经济属性值变化而变化从而不能准确刻画复杂空间交互关系的缺陷,在变权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几种变权函数及对应变权空间权重。首先构造一种嵌套权重作为常权权重,在已有惩罚占主导的混合变权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惩罚型、完全激励型及激励占主导的3种变权函数,并将4种函数应用于构造变权权重。最后,以43个国家股指建立的空间面板模型去检验变权函数构造的合理性及变权权重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构建的3种变权函数合理;4种变权空间权重在挖掘空间效应及在模型的拟合度方面均表现出比常权权重更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VaR下拥有两类业务的最优再保险投资策略
    王新槐,顾孟迪
    2018 (2):  230-234. 
    摘要 ( )   PDF(340KB) ( )  
    允许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的前提下,以终期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通过VaR进行风险测度,以原保险公司最大风险量为限制条件,研究两种保险业务风险相互独立和风险相依两种情况下的比例再保险的最优投资策略。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终期财富和最优自留比例由最大风险量、承保和投资组合收益的均值与方差共同决定;最优自留比例的大小可以为保费准则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相较于风险相互独立情况,由共同影响因子引起的索赔次数将影响风险相依的两种业务的最优自留比例。
    相关文章
    基于信息溢出网络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研究
    黄玮强,庄新田,姚爽
    2018 (2):  235-243. 
    摘要 ( )   PDF(960KB) ( )  
    金融关联网络是风险传染的载体。以股票信息溢出关系作为风险关联渠道,并将网络拓扑结构与个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基于金融机构股票收益溢出关系,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利用网络节点中心性拓扑结构特征指标,刻画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强度及风险承受强度,并挖掘其影响因素。针对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实证研究表明,节点度、接近中心性及特征向量中心性较为一致地刻画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特征;信托等其他金融业的平均风险传染强度最大,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平均风险承受强度最大;金融机构的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股票换手率越低,风险传染强度越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资产规模越大,风险承受强度越大。
    相关文章
    管理信息系统
    考虑灾情不确定性的电网应急响应失效评估方法
    于峰,李向阳
    2018 (2):  244-253. 
    摘要 ( )   PDF(1057KB) ( )  
    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电网应急管理关系到城市的安全与稳定。一旦未能及时有效地抢修受损电网,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在不确定灾情下,电网应急响应系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提升应急能力的同时,关注电网应急响应失效尤为重要。因此,考虑灾情的不确定性并基于相关研究,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评估电网应急响应失效。基于电网应急响应系统阐述了电网应急响应失效的定义与特征,并构建了一般灾情下的电网应急响应失效故障树。阐述了基于下行法的最小电网应急响应失效集生成方法,并结合模糊语义分析法、证据理论的合成规则与故障树的概率计算方法评估不确定灾情下电网应急响应失效的发生概率。最后,以Z市电网为例,基于目标灾情所简化的电网应急响应失效故障树,阐述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关文章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物联网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张涛,徐莉莉,吴珍华
    2018 (2):  254-263. 
    摘要 ( )   PDF(1141KB) ( )  
    物联网技术与信息系统相融合,成为企业优化物流、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着重研究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物联网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融合TOE框架模型和TAM接受模型,在TOE框架下融入TAM模型中的关键因素,构建汽车零部件物流中物联网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每个因素变量进行定义并设计测量量表;针对提出的物联网采纳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实证方法分析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关文章
    入侵检测系统和蜜罐的联动策略分析
    蔡传晰,梅姝娥,仲伟俊
    2018 (2):  264-273. 
    摘要 ( )   PDF(1195KB) ( )  
    相关文章
    众包环境下基于扎根理论的供应方胜任力模型
    李嘉,刘景方,姜骁宴
    2018 (2):  274-280. 
    摘要 ( )   PDF(1239KB) ( )  
    对众包环境下供应方进行关键事件访谈,依据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供应方胜任力模型。基于扎根理论,借助系统规范的编码规则,对访谈文本进行提取、分析、总结,发现众包环境下,供应方胜任力模型由25个胜任特征构成任务研发能力、社交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成就导向和个性品质5大维度。
    相关文章
    运筹学与工业工程
    考虑公平关切的双向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
    邹清明,叶广宇
    2018 (2):  281-290. 
    摘要 ( )   PDF(1294KB) ( )  
    将公平关切行为偏好引入到制造商与零售商参与回收的双向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中,利用博弈理论,得到了制造商与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分析了公平关切对渠道成员定价与利润的影响。结论表明:① 渠道成员的公平关切行为偏好不影响制造商的直销渠道产品定价与废旧产品直接回收价,但零售商的零售价与回收价、制造商的批发价与回收转移价要受渠道成员公平关切行为倾向的影响;② 渠道成员公平偏好倾向只是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的一种分配手段,当制造商考虑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时,零售商利润随公平关切系数增大而增大,但系统利润没有增加。在其他情形下,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倾向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系统利润、渠道成员利润均减少,供应链系统效率受损。利用数值算例,验证了主要理论结果。
    相关文章
    基于小波重构的动态过程LSSVM-BPNN在线智能监控模型
    周昊飞,刘玉敏
    2018 (2):  291-298. 
    摘要 ( )   PDF(1338KB) ( )  
    为实时监控动态过程的运行状态,提出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BP神经网络(BPNN)相结合的在线智能监控模型。采用提升小波变换提取原始数据的重构特征,并分别抽取重构后数据序列的均值、形状特征。利用基于提升小波重构特征的LSSVM判定动态过程是否异常,基于重构后均值特征的BPNN把五种异常模式划分为3个类别。通过基于重构后形状特征的LSSVM对3类异常模式进一步识别。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某精密轴加工过程进行在线智能监控。结果表明,与基于离散小波重构的BPNN模型、基于统计和形状特征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所提模型不仅识别精度高且训练耗时少。
    相关文章
    基于时差效用的双目标资源约束型鲁棒性项目调度优化
    张静文,周杉,乔传卓
    2018 (2):  299-308. 
    摘要 ( )   PDF(1384KB) ( )  
    进度计划的稳定性对不确定环境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从活动自由时差效用函数的新视角度量调度方案的鲁棒性,进而同时考虑项目工期和鲁棒性两个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时差效用的双目标资源约束型鲁棒性项目调度优化模型BORRCPSP。针对模型的NP-hard和多目标组合优化特征,设计一种调整的快速非支配性排序多目标遗传进化算法NSGA-II求解模型。基于PSPLIB中的480个标准算例进行大规模数值仿真测试。采用获得Pareto最优解集合的算例比率、与最优工期的偏差、Pareto最优解集合的规模和计算时间作为4个评价指标,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验证了BORRCPSP模型和调整的NSGA-II算法的有效性。结论表明,BORRCPSP的Pareto最优解集合可以给项目经理综合考虑项目工期和进度计划的稳定性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
    相关文章
    考虑行为特征的复杂流水线干扰管理调度方法
    薄洪光,张鑫,潘裕韬
    2018 (2):  309-318. 
    摘要 ( )   PDF(1440KB) ( )  
    针对机器扰动和工件扰动并发工况下的混合无等待流水线(Hybrid No-Wait Flow Shop,HNWFS)调度问题,提出考虑客户主观行为因素的准时交货满意度度量方法和反映调度方案一致性水平的机器指派偏离度度量方法,以最小化加权完工时间和为初始调度目标,以最大化准时交货满意度和最小化机器指派偏离度为扰动修复目标,构建了兼顾初始调度目标和扰动修复目标的HNWFS干扰管理调度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融合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快速寻优特点和变邻域搜索算法局部搜索能力极强优势的混合智能算法——PVPS算法。算例实验对比结果表明,PVPS算法具有较好的搜索精度和优化效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HNWFS干扰管理调度方法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
    基于复杂网络的劳动力群体离职传播动力学模型及治理策略
    乐云,白居,李永奎,郑弦
    2018 (2):  319-328. 
    摘要 ( )   PDF(1483KB) ( )  
    针对劳动力群体离职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以劳动力个体、劳务公司和地域来源作为网络节点,各节点间关系作为边,建立了劳动力组织网络。在该网络基础上,构建离职信息的产生、扩散、响应、叠合和衰减的传播动力学模型。以上海市某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了正式组织约束力、均匀免疫策略和熟人免疫策略对抑制离职感染的效果与规律。研究发现:该网络内离职信息的多点叠合传播是离职人数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处于正式组织领导地位的节点初始传播能力强,而在网络中起群体中介作用的节点后续传播能力显著提升;群体间中介节点及其邻居节点具有较高的响应频次,是出现群体离职的潜在源;通过提高正式组织约束力可弱化个体离职倾向,但对各节点效果不一;采用均匀免疫或熟人免疫策略可降低离职率,且熟人免疫策略更优。研究有利于揭示劳动力组织离职群体化的内在机理,给出了新的治理策略。
    相关文章
    如何使员工更欢迎变革:关怀员工实践的作用机理
    卢俊,王润娜,赵文文
    2018 (2):  329-338. 
    摘要 ( )   PDF(1482KB) ( )  
    变革中的企业如何使其员工更加欢迎变革?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通过以167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和员工为研究对象建立跨层模型,研究发现,关怀员工实践对员工变革开放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自主性在这一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作为中介机制的意义在于,实践中存在员工不以未来工作收益而以当前工作体验为选择依据的变革参与情况。员工感知到工作相关能力的自主发挥,会促使其对于变革产生积极反应。这种积极反应不是基于对与组织的互惠而产生的对组织的信任,而是基于自身能力知识的提升和使用而更有意愿接受新的变化。
    相关文章
    产品稀缺对禀赋效应的减弱效应:基于心理所有权与预期购买后悔中介模型
    李东进,秦勇,刘建新
    2018 (2):  339-351. 
    摘要 ( )   PDF(1481KB) ( )  
    通过操纵产品稀缺性影响产品售价、促进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众多厂商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得到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有效支持。研究发现,产品稀缺(供应性产品稀缺vs.需求性产品稀缺)不仅会增强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心理期望,而且会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稀缺的自我增价意愿并最终减弱禀赋效应。具体而言,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① 心理所有权和预期购买后悔会共同中介产品稀缺对禀赋效应的减弱效应;② 自我建构会调节产品稀缺通过心理所有权和预期购买后悔对禀赋效应的共同中介效应。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探索产品稀缺影响禀赋效应的作用机制、完善禀赋效应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厂商改善稀缺营销操作、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识别厂商产品稀缺动机、增强理性消费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基于专利时效性和PageRank算法的企业技术影响力评价
    傅强,孙扬
    2018 (2):  352-358. 
    摘要 ( )   PDF(1524KB) ( )  
    借鉴链接分析中PageRank算法及其在技术影响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创新性地考虑专利时效性,改进了基于专利引用关系的企业引用网络的技术影响力评价方法。使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专利数据库中1976~2006年实用型液压制动领域的专利明细及引用关系等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不考虑时效性的技术影响力评价体系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评价算法综合考虑了引用企业数量、被引次数、企业自身影响力、企业间依赖程度和专利时效性5个方面的因素,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领域内企业的技术影响力,为识别技术竞争对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纯电动汽车扩散分析
    杨艳萍,闫宏斌,马铁驹
    2018 (2):  359-365. 
    摘要 ( )   PDF(1526KB) ( )  
    基于模糊认知图构建了纯电动汽车扩散模型,在3种不同的政府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从扩散速率和扩散结果两个方面出发,得出促进纯电动汽车扩散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政府给予消费者补贴、给予汽车制造商补贴和给予充电站建设者补贴的3种不同政策刺激下,扩散速率均有所不同。并且,该3种政策对纯电动汽车最终扩散结果具有不同方向的影响:给予消费者补贴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的作用是反向的;相反,后两项补贴的增加会带来市场占有率的增加。
    相关文章
    运营管理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电信供应链产品和服务捆绑定价均衡分析
    张旭梅,范乔凌,王大飞,冷金钟
    2018 (2):  366-373. 
    摘要 ( )   PDF(1549KB) ( )  
    针对电信业手机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联合推出“产品+服务”的合约手机情形,考虑网络外部性、服务水平以及电信运营商手机价格调整比例等因素,构建了电信供应链运营主体在不同博弈结构下的定价决策模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等因素对电信企业利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合作建议。研究表明:电信业务包具有网络外部性使得捆绑销售价格和电信运营商利润增加;网络外部性较小时,运营主体均等的市场结构下合约手机的捆绑销售价格最低,服务水平最好,同时电信供应链利润最高;网络外部性增大到一定程度,手机制造商先决策可以带来更高的捆绑销售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电信供应链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关文章
    考虑公平偏好和销售努力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汪峻萍,汪亚
    2018 (2):  374-383. 
    摘要 ( )   PDF(1566KB) ( )  
    将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引入到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中,针对零售商存在不利的不公平分配和有利的不公平分配两种情形,并且每一种情形又分成制造商考虑和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这两种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决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分析解。研究发现:① 零售商的公平偏好不仅影响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和利润,而且还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收益分配;当制造商不考虑这种偏好时,在不利不公平分配情形下,销售努力及供应链系统收益均随分配系数的增大而减少,但在有利不公平分配情形下,两者却随分配系数的增大而增大。② 在两种分配情形下,制造商考虑零售商的这种公平偏好并参与博弈是对自身最有利。③ 供应链中相关变量随努力弹性系数和努力成本系数的变化情况不受公平偏好系数大小的影响。
    相关文章
    存在预售和信用融资的三阶段供应链最优策略
    刘英,慕银平
    2018 (2):  384-392. 
    摘要 ( )   PDF(1565KB) ( )  
    构建了由供应商、零售商和银行组成的三阶段供应链系统,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时面临资金不足且零售商实行延期付款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产品预售和信用融资的组合方式,实现供应链的风险降低和运作效率提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了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预售折扣、供应商的最优批发价格的显性表达式和银行的最优信用借款利率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可供企业参考的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超市和直销区并存条件下的合作社最优销售策略
    浦徐进,金德龙,杜晓东,吴林海
    2018 (2):  393-399. 
    摘要 ( )   PDF(1569KB) ( )  
    针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现实,将农业合作社看作一个风险规避决策者,利用不对称纳什谈判模型来刻画合作社与超市间的交易,而利用均值方差法来反映合作社在直销区的销售行为,从而提出了超市和直销区并存条件下的合作社最优销售策略。研究发现:① 外部市场以及自身组织的特点将会影响合作社短期内的最优销售策略选择;② 合作社长期内可以将生产规模调整和销售策略选择进行联合最优决策。同时,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