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上一期   
    决策科学与运营管理
    转售还是代理?数据驱动营销下制造商市场入侵策略选择
    段仁吉, 官振中, 任建标
    2025 (5):  1193-1211.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1
    摘要 ( )   PDF(11304KB) ( )   PDF(mobile)(785KB) ( 12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营销活动日益普及,不仅扩大了产品潜在市场需求,也促使制造商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入侵在线市场。本文针对由在位制造商、进入制造商和电商平台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分别构建进入制造商不入侵、转售模式入侵和代理模式入侵3种策略下的博弈模型,并从进入制造商和平台双方视角探讨了最优入侵策略。研究发现:转售模式和代理模式均可能成为最优入侵策略;当数据驱动营销成本处于中高水平时,随着佣金率提高,最优入侵策略呈现“转售→代理→转售”交替变化,这一变化总会降低平台利润,但会使进入制造商利润产生向上跳跃;与直觉相悖,在代理模式入侵下,当数据驱动营销成本较低时,进入制造商利润与佣金率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制造商通过转售(代理)模式入侵可以提升在位制造商利润,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进,该结论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最后通过3项拓展研究验证了最优入侵策略的稳健性。
    相关文章
    具有准入标准的供应链绿色信贷融资模式——浮动利率 VS 固定利率
    林志炳, 王贵用
    2025 (5):  1212-1228.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2
    摘要 ( )   PDF(3425KB) ( )   PDF(mobile)(699KB) ( 3 )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众多企业试图通过投资绿色技术实现绿色转型,却普遍面临资金约束。为此,银行推出多种绿色信贷融资模式以协助企业融资。以企业社会责任制造商的固定利率绿色信贷融资模型为基准分析表明,绿色信贷与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促进产品的绿色水平并相互提升,且二者存在协同增强效应;政府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可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提升环境效益。进一步构建与绿色水平相关联的浮动利率绿色信贷融资模型,分析发现:当绿色研发成本系数较大(小)时,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固定(浮动)利率融资模式;当绿色研发成本系数较大(小)时,浮动利率对产品绿色水平具有负向(正向)作用;在绿色研发成本系数较大的情况下,引入绿色准入标准可消除浮动利率对产品绿色水平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在推行浮动利率融资模式时需设置合理的准入标准,以优化实施效果。最后,银行与制造商联合决策绿色水平的融资模式虽能提高产品绿色水平及系统整体效用,但会降低制造商的效用。
    相关文章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电商平台自有品牌入侵策略决策
    冯中伟, 李芳宁, 谭春桥, 杨玉中
    2025 (5):  1229-1241.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3
    摘要 ( )   PDF(1534KB) ( )   PDF(mobile)(703KB) ( 4 )  
    以制造商与电商平台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商平台是否引入自有品牌的情形,重点考察电商平台的3种入侵策略:无入侵、低质量自有品牌入侵和高质量自有品牌入侵,深入分析制造商品牌产品质量对电商平台入侵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品牌产品质量较高时,电商平台采取低质量自有品牌入侵并不总能获益;而当产品品类规模较大时,电商平台选择高质量自有品牌入侵能获得更显著的优势。研究还发现,在特定条件下,电商平台实施高质量自有品牌入侵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渠道整体利润水平,同时增进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福利。进一步地,当制造商品牌产品质量为内生变量时,电商平台更倾向于引入高质量自有品牌产品,而制造商则倾向于向消费者提供质量相对较低的品牌产品。
    相关文章
    电商平台线上购买门店发货渠道的引入策略
    浦徐进, 任瑜, 金德龙
    2025 (5):  1242-1255.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4
    摘要 ( )   PDF(2001KB) ( )   PDF(mobile)(698KB) ( 4 )  
    新零售能够通过全渠道整合发挥线上线下协同效应,为电商平台和社区零售商创造价值。针对由电商平台与社区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通过对比引入与未引入“线上购买门店发货”渠道(ship-from-store,SFS)两种情形下决策者的最优价格及利润水平,探讨电商平台是否应当引入SFS渠道的问题。研究发现:电商平台抽成率的提高会促使其选择引入SFS渠道,而消费者耐心成本增加则使其更倾向于仅开设线上渠道;当社区零售商数量较多或耐心成本消费者比例上升时,电商平台和社区零售商更可能共同采纳SFS模式。此外,若电商平台决定SFS渠道销售价格,或社区零售商运营成本较高,则社区零售商倾向于仅保留线下渠道,而电商平台仍更偏好引入SFS渠道。
    相关文章
    考虑电商平台开辟二手市场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决策
    卿前恺, 吴文湖, 邵嫄, 李健坤
    2025 (5):  1256-1267.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5
    摘要 ( )   PDF(1017KB) ( )   PDF(mobile)(708KB) ( 9 )  
    本文研究一个由制造商与电商平台组成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系统。在该系统中,制造商通过自有渠道和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开展回收业务;电商平台除作为制造商的回收渠道外,还可通过翻新废旧产品开辟二手市场。基于电商平台是否开辟二手市场两种情形,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比分析了企业在不同合同形式(批发价合同与收益共享合同)下的最优定价与回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不同销售渠道之间的替代程度较高时,制造商在电商平台佣金比例较高时更倾向于选择收益共享合同,而在佣金比例较低时则偏好批发价合同。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平台开辟二手市场会促使制造商提高废旧产品回收价格,并可能提高或减少电商平台废旧产品回收量。此外,开辟二手市场会导致制造商利润下降,但电商平台的利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本研究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企业的优化决策以及电商平台开辟二手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是对现有闭环供应链与二手市场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关文章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
    专利授权与碳配额交易背景下财政补贴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机制
    王璇璇, 卢超, 王倩倩
    2025 (5):  1268-128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6
    摘要 ( )   PDF(8778KB) ( )   PDF(mobile)(309KB) ( 0 )  
    财政补贴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促进作用已在部分地方政府开展试点,并有望优化后向全国推广。目前,专利授权与碳配额交易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为设计更科学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补贴机制,结合专利授权与碳配额交易,构建财政补贴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最优补贴策略及各因素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有效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最优补贴策略受消费者对动力电池回收价格的敏感系数、低能量密度废旧动力电池的比例以及消费者对再制造动力电池零售价格的敏感系数等因素影响;提高低能量密度废旧动力电池的比例,可实现再制造动力电池价格与需求的双重提升;而专利许可费用与碳交易价格的上涨则会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非共享资源约束下的净现值最大化多项目调度优化
    何华, 曹芳芳, 何正文, 王能民
    2025 (5):  1281-1294.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7
    摘要 ( )   PDF(1347KB) ( )   PDF(mobile)(325KB) ( 0 )  
    本文以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研究非共享资源约束下的多项目调度问题。在该问题中,承包商需先将资源分配给各个独立项目,随后各项目在分配到的资源约束下自主决定进度计划,以实现净现值最大化。首先,阐述非共享资源约束下多项目调度问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意义,界定研究问题并论证其价值;其次,基于符号定义,构建由上下层子模型构成的多项目调度优化模型,并提炼问题的3条基本性质;再次,结合问题特征设计双模块嵌套式变邻域搜索启发式算法,将问题性质嵌入算法中以提升搜索效率;最后,通过随机生成的标准算例进行大规模计算实验,评估算法绩效,并分析关键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对比的4种算法中,本文提出的变邻域搜索算法求解效率最优;项目净现值随里程碑活动数量、预付款比例、中间支付比例及项目截止日期的增加而上升,随折现率与资源因子的增大而下降。
    相关文章
    考虑顾客取消订单的即时配送车辆调度问题
    王征, 薛桂琴, 王艺雪
    2025 (5):  1295-1304.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8
    摘要 ( )   PDF(3084KB) ( )   PDF(mobile)(293KB) ( 5 )  
    在即时配送服务中,订单取消行为是干扰车辆调度的关键因素。由于不同顾客可能呈现差异化的订单取消模式,配送车辆通常需要执行多趟运输任务以完成批量订单配送,该问题本质上属于多行程车辆路径问题范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概率分布描述顾客的订单取消行为,构建以期望盈利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并结合问题特征设计了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Solomon基准测试集改编的算例以及大连某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实际运营数据,开展了算法性能测试与敏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顾客订单取行为消服从正弦函数分布时,企业所能获得的盈利值显著高于线性分布与离散分布情形。
    相关文章
    洪涝灾害场景下空地联合的搜救路径规划
    吕莹, 李悦, 孙会君
    2025 (5):  1305-1315.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09
    摘要 ( )   PDF(10181KB) ( )   PDF(mobile)(313KB) ( 0 )  
    针对洪涝灾害后救援区域环境信息与路网数据难于获取的问题,本研究将无人机应用于灾后勘察工作,提出面向救援全过程的空地联合的路径规划系统框架,涵盖无人机勘察、图像处理和灾区救援3个阶段。首先,将无人机路径问题抽象为全覆盖路径规划模型,采用考虑能耗的区域分割与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其次,通过图像处理模块提取灾区路网及受灾人员位置信息;最后,将救援任务建模为带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人机规划算法可降低14.9%的能耗,救援路径规划算法所得的救援工具的平均利用率达到92.5%。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救援工具容量对救援时间与成本的影响,本研究针对不同救援场景提出了救援工具的使用建议。
    相关文章
    基于服务商共享储能的光伏产消者群两阶段经济运行模型研究
    张攀红, 陈凯文, 王庆义, 谢勇
    2025 (5):  1316-1326.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0
    摘要 ( )   PDF(5072KB) ( )   PDF(mobile)(300KB) ( 1 )  
    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光伏产消者群逐渐形成。然而,光伏发电的固有特性可能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研究多通过定价机制促进就消纳享和配置储能系统来缓解该问题,但对光伏产消者群内部交易的定价策略的关注相对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商共享储能的光伏产消者群两阶段经济运行模型。第1阶段,根据光伏产消者不同时段的负荷缺额情况划分卖电方与买电方,基于供需比确定内部电价,并综合考虑光伏产消者的经济效益和舒适度要求进行优化。第2阶段,构建服务商投资共享储能的经济运行模型。基于湖北地区某光伏产消者园区的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降低光伏产消者群的用电成本,同时服务商可通过共享储能系统获得更高收益。
    相关文章
    大数据与信息管理
    医疗检测中基于排队理论的AI辅助检测应用
    詹文韬, 袁绪川, 白, 郑思怡, 李蔚峰, 姜明辉, 刘纪达
    2025 (5):  1327-1341.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1
    摘要 ( )   PDF(1305KB) ( )   PDF(mobile)(603KB) ( 0 )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AI辅助检测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日益显著。医疗检测系统通常关注患者队列的拥挤程度以及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本研究基于排队理论构建了AI辅助检测模型,并考虑了传统医生与AI专科医生之间的异质性影响。在该模型中,传统医生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而AI专科医生则依托AI辅助检测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AI辅助检测并非总能提升医疗系统的检测能力,仅当传统医生与AI专科医生的检测系统吞吐量差异较小时,AI技术才能显著提高系统整体的检测能力;患者异质性会降低检测系统吞吐量,从而制约AI辅助检测的实际效果。此外,研究还发现:当AI辅助检测能够提升系统检测吞吐量时,公立医疗机构比私立医疗机构更倾向于采用该技术;反之,则私立医疗机构采纳意愿更高。本研究为医疗机构采用AI辅助检测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未来医疗检测系统的优化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基于社交媒体用户数据的突发事件舆情网络结构与谣言治理
    王熹徽, 林佳雯, 汪翔
    2025 (5):  1342-1354.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2
    摘要 ( )   PDF(11851KB) ( )   PDF(mobile)(313KB) ( 2 )  
    社交媒体聚集各类用户,成为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核心载体,同时也容易演变为谣言滋生地,给应急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基于“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和“北京昌平线地铁事故”的社交媒体用户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揭示两类突发事件舆情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关键用户识别,并通过改进SHIR模型评估官方澄清机制和平台监管机制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的谣言治理成效。研究显示:甘肃网络用户间以传递信息为主,聚焦灾情安危和救援物资;北京网络用户间则呈现互动讨论特征,关注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两起突发事件均存在谣言潜伏点,仿真结果表明官方澄清与平台监管能有效抑制谣言扩散,但作用效果因事件性质存在差异。此外,关键用户作为“谣言澄清者”与官方合作时能提升官方澄清效果,而作为“谣言传播者”时则会加剧谣言负面影响,这要求平台强化用户管理。基于此,提出建议构建“官方-平台-关键用户”多元协同模式,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开展针对性治理,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

    相关文章
    技术管理与创新管理
    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的实证研究
    李慧泉, 简兆权
    2025 (5):  1355-1367.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3
    摘要 ( )   PDF(1125KB) ( )   PDF(mobile)(301KB) ( 0 )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与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证实数字经济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两条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门槛模型与空间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非线性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以及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从企业微观视角深化了对城市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内在机理的认知,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碳交易政策下考虑随机需求的企业清洁技术投资及生产决策
    金帅, 丁晨冲
    2025 (5):  1368-1382.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4
    摘要 ( )   PDF(2545KB) ( )   PDF(mobile)(646KB) ( 0 )  
    在考虑随机需求和决策偏好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碳交易政策背景下制造型企业的三阶段决策模型,探究企业使用清洁技术与普通技术生产同质产品时的最优技术投资与生产决策,推导了随机需求情境下风险中性企业的技术投资决策模型和生产决策模型。基于均值-方差模型分析框架,构建了3种不同决策偏好下的优化模型。研究发现:风险中性企业最优决策与生产单位清洁产品的超额边际收益、技术投资成本及市场均值有关;在考虑利润下行风险的均值-方差决策框架下,不同偏好所导致的企业最优决策会系统性地偏离风险中性最优决策,并表现出趋于保守的风险规避特征;随着外部情境因素的变化,甚至出现技术投资逆转现象。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各参数对决策结果及偏离程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与理论推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与金融工程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动态测度与风险溢出效应——基于尾部事件驱动的视角
    刘伟, 赵 盈, 刘晓星
    2025 (5):  1383-140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5
    摘要 ( )   PDF(49184KB) ( )   PDF(mobile)(270KB) ( 3 )  
    基于尾部事件驱动视角,以2008~2021年中国38家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采用CoES指标系统测度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及其动态演变,并基于TENQR模型刻画金融机构间风险溢出效应,进而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银行业为风险主要溢出者,证券业则为风险接受者;系统性金融风险呈周期性波动,外部冲击会显著推高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资产规模较小但与其他节点关联紧密的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相关文章
    基于阻尼GARCH扩散模型的碳期权定价研究
    吴鑫育, 朱志田, 李心丹
    2025 (5):  1401-1415.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6
    摘要 ( )   PDF(3724KB) ( )   PDF(mobile)(568KB) ( 0 )  
    本文在GARCH扩散模型中引入阻尼结构,构建了用于碳期权定价的阻尼GARCH扩散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充分地捕捉碳金融市场的波动率动态特征,尤其是在极端波动情境下的表现。通过Radon-Nikodym导数推导风险中性收益率动态性过程,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碳期权价格。使用序贯极大似然方法,结合碳期权价格数据及其标的期货收益率数据,对定价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基于欧盟碳期权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阻尼GARCH扩散模型在样本内和样本外定价精度上均显著优于Black模型与标准GARCH扩散模型。具体而言:样本内定价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91.03%和5.39%;样本外定价误差分别减少了86.73%和2.84%。该结论在不同评价指标下均保持稳健。进一步比较发现,阻尼GARCH扩散模型相比随机波动率跳跃(SVJ)模型在碳期权定价方面表现更优。研究结果凸显了引入阻尼扩散结构对提升碳期权定价效果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与公司金融
    员工-同事主动性人格一致性对职业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工龄的调节作用
    耿菊徽, 李欣欣, 井润田
    2025 (5):  1416-1432.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7
    摘要 ( )   PDF(3053KB) ( )   PDF(mobile)(304KB) ( 1 )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职业未来时间视角,探讨员工与同事主动性人格一致性对职业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员工工龄在该一致性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结合两个时间点的一手问卷数据与二手线上数据,对1 241名医生样本进行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同事主动性人格一致程度对职业承诺具有正向影响;职业承诺在主动性人格一致性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工龄调节员工-同事主动性人格一致性通过职业承诺影响工作绩效的间接效应。即当员工为职场新人时,员工与同事的主动性人格一致比不一致能带来更积极的结果;而当员工为职场老人时,主动性人格一致与不一致所产生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员工为职场新人时,员工与同事的主动性人格不一致通过职业承诺影响工作绩效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
    相关文章
    数字时代创业者社交行为量表的设计与验证
    王艺霏, 魏峰, 王娇楠
    2025 (5):  1433-145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8
    摘要 ( )   PDF(1503KB) ( )   PDF(mobile)(290KB) ( 1 )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第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创业者通过线上媒介与其他企业开展社会交往逐渐常态化。现有创业者社交行为的概念内涵与测量工具已难以充分反映数字化情境下的社交特征,亟须对数字赋能的创业者社交行为进行概念重构,并开发相应的科学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包含“线上拓展型”“线下拓展型”“线上深化型”和“线下深化型”4个维度的创业者社交行为构念模型,并据此结论遵循科学程序开发了测量量表。基于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于新开发的测量工具,研究系统检验了不同类型创业者社交行为对创业企业绩效的预测效度,并发现创业网络的“棱镜”功能(即网络质量)和“管道”功能(即网络中心性)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深化了对数字时代创业者社交行为内涵的理解,所开发的新量表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预测效度检验也为数字时代创业者社交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结果提供了初步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品牌标识的中国文化象征性对品牌资产的影响——以英国市场为例
    郭锐, 罗杨, 周敏, 陶岚, 陈佳佳, 肖紫涵
    2025 (5):  1451-1470.  doi: 10.3969/j.issn.2097-4558.2025.05.019
    摘要 ( )   PDF(3795KB) ( )   PDF(mobile)(298KB) ( 0 )  
    在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品牌标识作为企业重要的视觉资产,承载着品牌文化与愿景,优秀的品牌标识能够帮助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本研究基于感知创新与品牌自信的视角,以英国市场为例,针对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标识的文化象征性(中国文化象征性vs.非文化象征性)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展开探讨,通过4项实验检验其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品牌在海外市场中,品牌标识的中国文化象征性对品牌资产具有正向影响;认知需求与国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感知创新与品牌自信在二者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品牌标识的跨文化研究及民族品牌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并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品牌标识视觉设计策略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