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28 上一期    下一期
    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口碑影响机制:信任的中介和性别及涉入度的调节
    罗汉洋, 李智妮, 林旭东, 于素敏
    2019 (3):  401-414. 
    摘要 ( )   PDF(1097KB) ( )  

    网络口碑和在线评论已经成为网上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影响其做出购买决策的最关键因素。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网络口碑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的深入探索。开拓性地引入消费者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并将性别和涉入度等消费者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研究模型。采用在线实践后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进行模型验证与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线评论的理性强度、评论数量以及消费者的信任倾向,显著积极影响其对在线评论的感知可信度,而感知可信度进而通过消费者对商家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中介作用,最终影响其在线购买意愿。② 相比女性消费者,评论数量对男性感知评论可信度的影响更大,并且感知可信度对男性情感信任的影响也更大;但是女性感知评论理性强度对其感知评论可信度的作用更强。③ 与高涉入度消费者相比,在线评论的理性强度对低涉入者感知评论可信度的影响更大,认知信任对低涉入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也更大。然而,评论数量对高涉入者感知评论可信度的作用更强。这些研究结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公司金融
    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沈宇峰, 徐晓东
    2019 (3):  415-428. 
    摘要 ( )   PDF(1023KB) ( )  

    以2008~2015年A股环境敏感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层政治关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制度环境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政治关联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负面影响,即管理层的政治关联越强,企业环保投资越少。管理层利用政治关联规避环保投资,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地方官员以经济规模为主的考核目标。但是,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减少以上负面影响。对反腐败、市场化和国际化3个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反腐败、市场化等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遏制管理层利用政治关联而减少环保投资影响;而国际化的加快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进一步贯彻反腐败、加快市场化机制进度,是驱动企业增加环保投资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
    基于最优资产配置的混合偿付式债务悬空应对方法及其定价
    秦学志, 宋宇
    2019 (3):  429-439. 
    摘要 ( )   PDF(1544KB) ( )  

    债务悬空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进而阻滞其开展正常的投融资活动。为此,提出一种以股权和现金进行混合偿付的谈判式债务悬空应对方法,使用常数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刻画债权人效用,并利用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给出了谈判过程中债权人的最优资产配置。引入资产变现成本,对现有债务再谈判理论中的讨价还价博弈过程进行改进,解决了谈判中的权益分配问题,进一步使用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方法,得到了公司资产、债务、股权价值与内生性债务再谈判边界的显式解。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关于波动率的“微笑型”信用价差曲线和关于债务期限的“驼峰型”信用价差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提出的混合偿付式应对方法有望显著降低企业的发债成本,并可有效控制其信用风险和财务杠杆;特别地,企业经营风险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关文章
    社会经济系统
    负外部性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动态分析
    钟根元, 张娴, 陈志洪
    2019 (3):  440-447. 
    摘要 ( )   PDF(953KB) ( )  

    产品创新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过程创新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以降低生产成本,用动态优化控制理论建立了具有负外部性的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独立决策的最优投资模型。研究发现:上游企业对过程创新投资的增加使得排污量增加,对产品创新的投资并不影响排污量;上下游企业对一种创新投资量的增加将降低另一种创新投资增长率,而两种创新投资的增长率则同向变化;上下游企业对于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的投资为互补关系。发现上下游企业存在唯一最优均衡解且是稳态的。

    相关文章
    运筹与工业工程
    虚拟突发危机情境中群体认知与行为的实验研究方法与实现
    董静, 沈惠璋, 吴瑞明, 赵继娣
    2019 (3):  448-456. 
    摘要 ( )   PDF(2651KB) ( )  

    突发危机事件;虚拟情境;群体认知;群体行为

    相关文章
    运营管理
    考虑市场竞争的电信数据业务质量与定价决策
    沈焱, 王晓明, 唐小我, 李仕明
    2019 (3):  457-466. 
    摘要 ( )   PDF(987KB) ( )  

    针对现有文献较少关注电信市场竞争、数据业务质量与价格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这一不足,设计了一个由单个运营商和两个服务提供商所构成的竞争市场,重点考察了竞争条件下的电信数据业务质量与价格决策。模型均衡表明:①运营商对服务提供商的筛选,有助于提升电信数据业务市场质量竞争的充分性。具有质量成本优势的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业务质量的提升将竞争者挤出电信数据业务市场。②当质量成本优势显著时,赢得合作的服务提供商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质量进行电信数据业务创新,并获得最佳的利润;而当质量成本优势较弱时,服务提供商为赢得合作,必须以牺牲利益为代价选择高于最适合自身的质量进行电信数据业务创新。此时,运营商的利润也将相应的提高。③运营商提高价值分成比例会降低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并影响到电信数据业务的质量和价格,最终反而可能导致运营商的利润受损。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
    IT能力、渠道治理与企业间协作
    庄贵军, 李汝琦, 丰超, 卢亭宇
    2019 (3):  467-475. 
    摘要 ( )   PDF(982KB) ( )  

    以交易成本理论为逻辑主线,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些新观点,建立研究模型与假设,通过实地调查收集288份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探讨了制造商的IT能力对其渠道治理方式以及企业间协作的影响。共检验6个假设,均得到实证分析结果的支持。另外,做了两个事后检验,观察渠道治理的中介作用和IT能力影响制造商采用合同治理和关系型治理的差异性。得到:①IT能力有助于企业加强渠道治理,既会强化企业的合同治理,也会强化企业的关系型治理;②IT能力通过强化企业对渠道的治理能够加强企业间协作,促使企业更多地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③IT能力对合同治理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关系型治理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新创企业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战略能力的中介效应
    郝生宾, 米加宁, 于渤
    2019 (3):  476-484. 
    摘要 ( )   PDF(990KB) ( )  

    新创企业;网络导向;战略能力;企业绩效

    相关文章
    社会经济系统
    考虑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下破坏性创新与产业演化
    郁培丽, 石俊国, Bert Sadowshi, 向涛
    2019 (3):  485-493. 
    摘要 ( )   PDF(1729KB) ( )  

    通过构建考虑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下破坏性创新与产业演化多主体仿真模型,考察技术体制与需求结构在破坏性创新驱动产业演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技术机会不断增加、专有性不断下降,市场结构趋于竞争,破坏性创新对市场的颠覆程度更高,在位企业存活数目和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企业的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并且,在需求异质性较高的市场,破坏性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为企业根据不同技术体制和需求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创新驱动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能源替代、人力资本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
    杨宏林, 孔义
    2019 (3):  494-501. 
    摘要 ( )   PDF(946KB) ( )  

    建立了一个在能源替代、人力资本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同时将消费与环境质量因素引入到效用函数中。利用动态最优化理论、最优均衡分析技术与静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系统动态均衡的存在性;在稳态最优增长路径上,讨论了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环境质量、污染强度以及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态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上,多种因素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率,环境质量的高低受环境意识、污染程度指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定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率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明显有助于环境的改善与可再生能源最终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
    混合渠道模式下企业差异化服务定价策略
    张涛, 宋昕帅, 顾锋
    2019 (3):  502-509. 
    摘要 ( )   PDF(1058KB) ( )  

    差异化模式是缓解混合渠道冲突的重要手段,针对网络和实体混合渠道结构下常用的差异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同时具有水平差异与纵向差异的混合渠道博弈模型,研究在渠道的效率差异、消费者服务偏好影响下,各渠道成员的最优服务质量、定价关系,并讨论该差异化模式对各渠道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水平服务偏好较低时,消费者购买便捷的渠道会选择更高的服务质量;消费者水平服务偏好较高时,服务质量差异则由各渠道的服务效率决定;价格方面并非一直与服务质量一致,由于消费者购买效率差异,渠道间也存服务质量低但价格高的情况;在渠道购买产品的效率差异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差异化服务的混合渠道模式有利于保障实体零售商的收益。

    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
    Shibor操纵行为检验
    刘若宙, 冯芸
    2019 (3):  510-519. 
    摘要 ( )   PDF(1542KB) ( )  

    基于一个银行Shibor报价模型,根据银行的Shibor报价构造一个参照Shibor。相比实际Shibor,参照Shibor不易受操纵行为的影响。若不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若存在操纵行为,两者将出现偏离。运用Bai-Perron检验,通过检验两个Shibor基差绝对值的结构断点来检验Shibor操纵行为。相比已有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剔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实证结果显示:1年期Shibor基本不存在操纵的迹象,其他期限的Shibor在2010年开始出现操纵的迹象;2012年3月起,操纵的迹象陆续开始消除,2015年5月之后,所有期限的Shibor均不存在操纵的迹象。从各银行的Shibor报价上看,兴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存在操纵的可能性最大,汇丰中国存在操纵可能最小。

    相关文章
    管理信息系统
    科研合作网络形成机理——基于随机指数图模型的分析
    刘璇, 汪林威, 李嘉, 张朋柱
    2019 (3):  520-527. 
    摘要 ( )   PDF(1503KB) ( )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学者个人的奋斗难以完成复杂的科研工作要求,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科研合作有助于产生创新思想,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促进多领域和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及缩短科研产出的周期等。因此,研究科研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以维普为来源数据库,选取“知识管理”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构建所有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网络结构和节点属性对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合作网络具有很好的传递性,网络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明显的核心节点;相同地区的学者,热门研究领域的学者之间合作更为普遍;此外,拥有高结构洞特征的学者和团队凝聚力高的学者与其他学者的合作更为普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管理和社会化网络的相关文献,对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
    金融工程
    汇率期权套期保值模型及其应用
    余星, 张卫国, 刘勇军
    2019 (3):  528-535. 
    摘要 ( )   PDF(1138KB) ( )  

    针对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问题,考虑购买期权预算约束,建立汇率期权套期保值模型。借助Copula函数推导出套期保值组合的分布函数,建立最小化CVaR的期权套期保值模型。利用等价转换法对模型进一步转化,并给出了模型的算法步骤。最后,以中国铂金出口企业汇率期权套期保值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利用汇率期权套期保值可以降低CVaR风险;最优敲定价格不受出口企业风险规避度的影响;企业风险规避度越大,利用汇率期权套期保值其CVaR风险越小。期权最优敲定价格随着预算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预算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不能盲目购买敲定价格高的看跌期权,建议购买敲定价格略小于汇率当前值的期权进行套期保值。

    相关文章
    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情感分析和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在线评论决策方法
    尤天慧, 张瑾, 樊治平
    2019 (3):  536-544. 
    摘要 ( )   PDF(973KB) ( )  

    近年来,大量的有关产品或服务的在线评论信息在许多网站涌现,如何基于在线评论进行决策分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感分析和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在线评论决策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针对决策者关注的备选方案及属性采集相应的在线评论;然后针对采集的多属性在线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并得到在线评论针对各属性在不同情感强度等级上出现的频次;进一步,依据证据理论,将在线评论在不同情感强度等级上出现的频次转化为针对不同情感强度等级的信任度,并依据证据合成规则将备选方案各属性的信任度集结为综合信任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所有备选方案的效用值,进而得到方案的排序结果用于决策者购买决策;最后,以基于汽车之家网站的在线评论信息进行汽车购买决策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运筹与工业工程
    考虑居民满意度的城市生活垃圾上门收运路线优化
    张爽, 马慧民, 雷悦, 符俊波
    2019 (3):  545-551. 
    摘要 ( )   PDF(1145KB) ( )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现象愈发严重。我国台北等城市的相关实践表明,采用垃圾上门收运模式可以提高垃圾分类率和减少垃圾清运量。考虑垃圾点垃圾量不确定因素,构建基于居民时间满意度的生活垃圾上门收运路线优化模型,设计了该模型的人工鱼群求解算法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收运概率水平对垃圾收运路线优化决策结果影响不大,但不同时间满意度对决策结果影响较大。本文研究可以为城市生活垃圾上门收运车辆调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决策者可以基于不同的收运概率水平和满意度得到相应的优化路线。

    相关文章
    运营管理
    基于CVaR准则的资金约束供应链回购契约协调策略
    陈建新, 周永务, 钟远光
    2019 (3):  552-559. 
    摘要 ( )   PDF(1038KB) ( )  

    选取单阶段的风险厌恶且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背景,在随机市场需求假设下,资金约束的零售商采取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时,应用CVaR风险度量准则计算有资金约束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并讨论作为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供应商采取回购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时回购契约参数满足的条件。结果表明:风险厌恶因子并不影响回购契约中的回购参数大小的设定,但会影响供应链系统分散和集中决策时的最优订货量;资金约束风险厌恶的零售商所在的供应链系统中,集中决策的订货量和供应链利润仍大于分散决策时的订货量和供应链利润。另外,零售商的初始资金和贷款利率会影响供应商的期望利润,此时供应商可以通过调节回购契约中的回购比例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相关文章
    零售商公平偏好对代发货模式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黄芳, 郑循刚, 代应
    2019 (3):  560-568. 
    摘要 ( )   PDF(968KB) ( )  

    以零售商代发货的双渠道供应链为背景,分析零售商的公平偏好对批发价+代发货服务费契约下各决策主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公平偏好将带来批发价格的降低,而两个渠道下的零售价格和销量并无变化;同时发现,供应链总利润与零售商公平偏好无关,零售商公平偏好将导致零售商利润的提高和制造商利润的降低。零售商合理投资物流设施设备、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等,能够带来供应链的双赢。

    相关文章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作业承接双边讨价还价博弈
    徐鹏, 陈晓旭, 黄胜忠
    2019 (3):  569-578. 
    摘要 ( )   PDF(996KB) ( )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与金融合作的创新产物,对破解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等融资困局具有重要意义,而农产品易变质、难运输、难储存等属性决定其开展质押融资更需要高水平物流服务商的参与。基于此,在模型中引入具有资源整合和方案优化能力的第四方物流(4PL),并针对业务中物流作业承接价格的确定问题,运用鲁宾斯轮流讨价还价博弈思想,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中第四方物流分别与银行和第三方物流(3PL)双边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根据博弈顺序,分别对第四方物流先与第三方物流再与银行以及先与银行再与第三方物流讨价还价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发现,相较一般存货,质押物为农产品时,第四方物流给出的报价较高,第四方物流的报价与其自身讨价还价能力无关,银行和第三方物流的报价与其完成物流作业的成本有关及第四方物流先与银行博弈时的报价会高于先与第三方物流博弈时的报价等结论。

    相关文章
    VMCI下基于剩余产品成本分摊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
    冯颖, 吴茜, 张炎治, 余云龙
    2019 (3):  579-586. 
    摘要 ( )   PDF(961KB) ( )  

    研究由单生产商和单零售商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其中,零售商作为主导者,负责产品的终端销售,生产商作为跟随者,负责产品的生产、运输任务以及剩余产品的处理。假设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受销售价格和产品新鲜度的双重影响,生产商管理零售商的库存且零售商按产品实际售出量支付货款,建立了VMCI模式下的两级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分散决策下生产商的最优库存因子低于集中决策下的取值,而参数满足特定条件下,零售价格和物流服务水平均大于集中决策下的相应值;由收入共享、物流服务成本共担和剩余产品成本分摊构成的契约组合可有效协调供应链系统。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上述契约组合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决策
    解凤珏, 徐朗, 汪传旭, 陈伟宏
    2019 (3):  587-593. 
    摘要 ( )   PDF(1268KB) ( )  

    考虑消费者对新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支付意愿存在差异,针对零售商主导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系统,通过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由零售商、制造商和第三方作为再制造主体的决策模型,进而探讨了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最优决策。通过理论和算例分析,可以发现,再制造努力程度与再制造偏好程度的变化对不同再制造渠道下的两阶段闭环供应链成员定价与再制造决策是存在差异的。

    相关文章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政府补贴效果研究
    江世英, 方鹏骞
    2019 (3):  594-600. 
    摘要 ( )   PDF(1015KB) ( )  

    以绿色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政府对制造商研发补贴背景下,采用博弈论进行理论建模。建立了以政府、制造商和零售商为主体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然后运用数值仿真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政府对制造商进行补贴,社会福利水平比不补贴时要高;②政府对制造商进行补贴,能促进产品绿色度的提高;③随着政府补贴系数的增大,社会福利水平也在不断提高;④随着消费者敏感系数增大,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也在不断增加。

    相关文章